10月15日,国家数据局聚焦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熊雄在会上亮出广东答卷:广东始终以“先行者”姿态突破改革壁垒,以“排头兵”担当激活创新动能,全力推进形成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广东实践”。
作为全国首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广东早已将数字经济视作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与“强动能”,数字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梯队。面向未来,广东将以全新思路谋篇布局,从数据要素供给、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布局、内外开放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等维度协同发力,让试验区建设既有“骨架”更有“血肉”。
牵住“一条主线”,让数据要素“活”起来
数据要想真正成为“生产要素”,关键在于打通流动壁垒,实现“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
广东正围绕三方面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制度层面,加快出台《广东省数据条例》,为数据流通立好“规矩”;在供给层面,组建广东省数据集团、建设高质量数据集,让优质数据“有源头”;在应用层面,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建立个人和组织的可信数字身份与数据账户,让数据在安全边界内高效“变现”,为智能产业发展注入“数据活水”。
筑牢“一大底座”,为数据流通搭好“路”
数字基础设施就像数字经济的“高速公路”,路修得稳、通得广,数据价值才能充分释放。
广东正全力构建数据流通底座:可信数据流通“一张网”,让数据跨领域、跨区域流动更安全;绿色协同算力“一张网”,整合算力资源避免浪费;空天地海通信“一张网”,打通天空、地面、海洋的通信盲区。
同时,广东还在推进一系列重点工程:实施边缘智算“珠江星火”计划,让算力更贴近应用场景;开展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试点、建设可信数据空间,为数据安全流通建“防护盾”;统筹数据中心多层级布局、推进“空域智联”网络建设,让数字底座既有“广度”更有“深度”。
聚焦“两大领域”,让数字产业“强”起来
科技是产业的“内核”,产业是经济的“支柱”。广东正从两方面发力,加强数字产业与数字化转型“两大重点领域”建设。
一方面,紧盯人工智能、芯片、量子科技等“卡脖子”领域,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同时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赛道,构建“数据—硬件—软件—产品”四层产业金字塔,打造国际一流的数字产业集群。
另一方面,在巩固现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推动人工智能融入千行百业,让制造业、农业、服务业都能乘上“数字化快车”,实现产业与城乡数字化转型“齐步走”。
优化“两大环境”,为数字发展培好“土”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数字经济茁壮成长的“沃土”。在内部环境优化上,广东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立法,让新兴产业发展有法可依;建立平台企业沟通联络机制,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完善“块数据”基层回流机制,让数据更好服务基层治理,通过数字政府改革持续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在外部开放合作上,广东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主动打开“合作大门”:深化数字经济区域协作与国际交流,加快数字湾区建设,推动粤港澳三地在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数字治理上深度融合,让大湾区成为数字经济合作的“示范窗口”。
接下来,广东将以“1122”体系为抓手,聚焦一条主线、一大底座、两大重点领域、两大发展环境,持续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