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养老服务消费券,正在改变无数中国家庭的生活。10月14日,中央财政已下达第一批养老服务消费补贴补助资金11.6亿元,支持试点地区组织实施这一普惠性政策。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全国养老机构已达4万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36.4万个。与此同时,59.61万家养老企业已在中国注册,一场关于银发经济的争夺战悄然开启。
01 政策红利释放,养老服务补贴直达老人手中
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是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面向全体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实施的普惠性政策。
这一政策将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按照项目安排,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可通过“民政通”按月领取养老服务消费券。
其中长期入住养老机构、短期入住养老机构和日间托养消费券额度暂为800元,居家上门养老服务消费券额度暂为500元。
老年人在购买养老服务时,可通过消费券抵扣30%-60% 的费用,初期抵扣比例为40%。这意味着一位失能老年人购买100元的居家上门服务,只需自付60元,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
试点工作自今年7月启动,覆盖浙江、山东、重庆3个省份以及四川成都、辽宁沈阳、安徽滁州、江西新余4个地市。截至10月8日,试点地区失能老年人已领取36.51万张消费券,使用消费券24.32万次,核销金额达1.82亿元。
02 地方争先布局,银发经济成区域竞赛新赛道
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行动计划,银发经济正从国家顶层设计加速落地为具体行动。
上海普陀区制定了详细的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打造产业载体、提振银发消费;2026年推动企业集聚、强化科技创新;2027年强化示范引领、加强品牌建设。
普陀区方案极为细致,包括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打造“普惠颐养家园”、发展“老年友好区”等具体措施。
金华市则提出了更具体的数据目标——到2027年银发经济营业收入达2625亿元,增加值达652亿元。其行动方案涵盖五大产业发展方向,包括养老照护服务、老年用品、医养康养、养老金融和智慧养老产业。
辽宁省的政策尤为“大方”,对涉老智能化生产线按项目总投资5% 比例支持,单项最高达1000万元。同时,对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形成规上企业20家以上的园区给予500万元支持。
03 科技赋能养老,AI+康养打开增长新空间
科技创新正成为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10月28日至29日,成都将举办“2025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成都老年健康发展年会”,主题定为“科技赋能银龄生活”。这一论坛将展示智慧康养机器人等科技产品在养老领域的前沿应用。
上海普陀区计划积极争取在区内智慧养老院首批开展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产品使用试点工作。同时大力推进智慧养老院建设,打造AI赋能的全景式一体化智慧养老街区。
11月15日将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则专门设置了“银发科技”板块,集中展示人工智能、陪伴机器人等科技在养老领域的前沿应用。
技术重构传统养老模式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普陀区计划构建AI技术支持的智能感知、远程医疗、健康监测、情感陪伴等多功能综合服务体系。
04 多层次服务体系,构建养老新生态
覆盖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在机构养老方面,普陀区推动《普陀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年)》落地实施,优化养老机构床位建设布局。同时完善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和保基本养老床位统筹轮候机制。
在社区养老方面,普陀区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更加均衡可及,实现“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区全覆盖”。保持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总量稳定增长,培育一批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连锁品牌。
在居家养老方面,大力拓展居家助老服务,支持上门助浴、助医陪诊、助行等专业细分服务发展。持续推动“一键通”紧急呼叫服务、特殊困难老年人智能水表安装等服务。
医养结合是另一大亮点。普陀区推进“15分钟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圈”建设,开展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同时试点开展助医陪诊工作,搭建普陀区“普惠颐养”助医陪诊服务联盟。
05 激发银发消费,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激发银发消费潜力已成为各地发展银发经济的重要抓手。
上海普陀区计划建设长者友好商城,推动商业综合体优化功能布局,打造集老年用品展示、体验、销售、老年娱乐、社交、教育以及代际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消费场景。
同时,推出错峰消费“乐龄服务包”,建设老年友好型餐桌。
普陀区还将打造“普惠颐养银发消费季”,联动银联、支付宝等平台,探索市区两级消费券“折上折”优惠活动。这些消费券可用于照护服务、康养旅居、老年文娱、助医陪诊等消费场景。
辽宁省则直接将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范围。对购买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按照最终销售价格30% 享受一次性立减补贴,每类产品补贴金额不超过2000元。
对开展适老化旧房装修、厨卫等局部改造,按照材料费、物品购置费最终销售价格给予15% 补贴,每户补贴不超过10000元。
银发经济不是选择,而是必然。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达3.1亿,占全国人口的22%。伴随老龄化进程加快,预计2035年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
从中央的11.6亿元补贴资金,到各地的产业布局,中国的银发经济正从分散试点走向系统布局。
未来的竞争,不仅是企业和产品的竞争,更是生态系统的竞争。当政策、资本与技术形成合力,银发经济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