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陕西神木煤炭商人陈志川在河北元氏县遭遇滑铁卢,上百万元进了谁的腰包?》的报道引发热议。十年前,陈志川怀着希望拿着186万元煤款的欠条走进河北元氏县公安局时,他没料到这场追债会变成“羊入虎口”的噩梦。据报道,警方一中队长耿某彬以“办案”为名违规收取36万元办案费后,带着洗车店老板张某身着警服假冒警察跨省办案,继而把追回的165万元煤款中的65万元揣进自己腰包。这场堪称“执法黑吃黑”的操作,撕开了权力异化为“打劫工具”的惊悚真相。
“办案经费”变“保护费”:警方大院门口的交易场所
陈志川,一个陕西的普通商人,本想借着当地的煤炭资源养家致富,远赴河北贩煤,却因合伙人卷款跑路陷入绝境,而耿某彬的登场,让他从“被骗者”沦为“二次受害者”。
2012年5月28日,这位中队长在办公室公然宣称“没经费不立案”,指定洗车店老板张某的私人账户收取36万元“办案费”。更荒唐的是,收款后他竟带着张某等人着警服“出征”,全程由陈志川开车埋单——受害人不仅要自掏腰包追债,还要给“执法者”当司机、付开销,这场“贼喊捉贼”的戏,本质是把警方职权变成了“收费站”,每一步踩着的都是百姓的血汗钱。
钱到手后,耿某彬玩起了“暗箱操作”:追回的165万元煤款不进公账,偏要绕道秦某亮、李某强的私人银行卡,最后以“协商少拿21万元”为由,再硬生生截留65万元。当陈志川上门索要时,这位中队长竟像“老赖”一样推给张某等人。
从行政规章到刑事法律,耿某彬的行为早已构成多重违法:以“缺乏办案经费”为由,强制要求举报人向非警务人员洗车店老板张某的私人账户打款36万元,此行为直接违反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严禁收取办案费的通知》中“严禁向当事人索要办案经费”的强制性规定;在涉案财物处置环节,耿某彬将追回的165万元煤款绕过警方专门账户,擅自指令转入秦某亮等私人账户,并截留其中65万元拒不返还,此行为已违反《公安机关涉案财物管理若干规定》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贪污、挪用、私分、调换、截留、坐支、损毁、擅自处理涉案财物”的规定,涉嫌构成《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规定的贪污罪。其行为已不仅只是执法漏洞,而是权力被异化为“合法抢劫”的制度性癌变。
洗车店老板着警服办案:公权外衣下的“诈骗团伙”闹剧
耿某彬的“办案班底”堪称魔幻现实,警方门口的洗车店老板张某,竟堂而皇之着警服跨省执法。当这群“杂牌军”穿着警服在辽宁、山东招摇过市时,国家执法权已沦为街头混混的“行头道具”。这种“临时工变警察”的荒诞剧情,比电视剧更狗血——警服本是法律尊严的象征,却被当成诈骗百姓的工具,耿某彬对执法主体资格的践踏,本质是在瓦解公众对法治的信任根基。
更嚣张的是那份“假判决书”无公章、无真名、错漏百出,耿某彬却敢拿出忽悠受害人,依仗妻子在司法机关工作的背景有恃无恐。这种“全家总动员”的作弊戏法,让人怀疑元氏县执法体系是否已成其“私家作坊”。从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到滥用职权,从公权私用到司法勾兑,耿某彬的操作不仅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更因权力勾连的特殊背景,引发公众对司法系统内部生态的深层忧虑——当执法者敢用假文书行骗,法治公信力便已在“全家捞金”的套路中碎成齑粉。
县委大门比警方门更难进:踢皮球式监管似养肥蛀虫
陈志川跑元氏县纪委十年,换来的却是“写息诉罢访承诺就解决”的忽悠。纪委工作人员甚至编造“36万是煤款”的鬼话,把陕西人买河北煤的荒唐逻辑当遮羞布。当保安把受害人拦在警方门外,当“政府法律顾问”威胁“举报不属实”,这套“关门打狗”的组合拳,暴露的是当地部门如何联手给腐败分子当“保护伞”。
律师指出,耿某彬的行为早已不是“违规”那么简单。索要钱款是索贿,截留案款是贪污,让非警务人员着警服是滥用职权。耿某彬将执法权异化为个人谋利工具,通过“指定账户收款——私人主体参与办案——截留案款私分”的闭环操作,形成完整的权力寻租链条,其行为已超出一般违纪范畴,符合《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受贿罪“利用职务便利索取财物”的构成要件,且涉案金额巨大,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可十年间,这些明显的罪行却像被按下了“暂停键”,直到媒体曝光,官方回应还停留在在“核实情况”。执法者把“拖延”当生存技能,监管者把“捂盖子”当工作常态,百姓的血汗钱自然成了砧板鱼肉。
中队长成为“执法黑老大”,谁来拆穿这场执法骗局?
更值得警惕的是,从耿某彬与当事人商谈带“保镖”、收手机,到纪委用“保证书”封口,这种“公权黑化”危险信号,比65万元被截留更触目惊心。当警局成了耿某彬等人的“贼窝”,当纪委的印章成了耿某彬等人的“遮羞布”,法治社会的根基便成了沙上建塔。
从“煤老板”到“贫困户”,陈志川的十年血泪史,撕开的是基层执法生态的暗疮。有人把警服当“虎皮”,把公章当“摇钱树”,把百姓的信任当“提款机”。现在需要的不是“正在核实情况”的止步牌,而是需要上级部门带着“掘地三尺”的决心介入调查。查清洗车店老板张某为何能着警服办案?假判决书到底谁在背后撑腰?十年来层层包庇的“关系网”有多密?当公安部门的“帮助”变成二次伤害,普通老百姓的权益还能由谁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