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上,整治“内卷式”竞争成热议话题。多位代表委员除了对整治企业恶性竞争提出建议,还对整治地方政府不合理的招商引资等“内卷式”行为提出了建议。例如,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霍启刚建议,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方式对市场竞争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应试点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如在省域内乃至省际间探索招商引资、税收和增加值核算的合理分配机制,从源头上消除政府层面对市场的过度干预,避免地方间不合理的招商竞争。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并指出“出台规范地方招商引资的措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竞争法中心主任、法学院经济法系主任黄勇表示,“内卷式”竞争的形成有政府和企业的双重内因,是关系到经济体制机制的系统性问题,要通过改革培育良性竞争的市场土壤。过去几十年来,招商引资一直是地方政府“促投资”“拼经济”的核心抓手,甚至招商引资成为决定地方发展绩效差异的关键变量之一。然而,在各地招商竞赛中,也出现了地方政府为了争项目、争资源、争要素,违规出台税费、用地、奖补等方面的“土政策”,造成“内耗式”发展、“内卷式”恶性竞争。地方政府为完成招商任务,“给资源、给土地、给市场、给税收、给补助”,招商引资最后变成了拼的是谁的土地价格低,谁的补贴多,谁的税收优惠幅度大。在多位专家看来,当前一些地方的招商引资已然“白热化、卷成团”。这样的内卷式恶性竞争不仅给地方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也导致各地为完成招商引资指标和任务,同质化引进和布局相似的产业和项目,导致各地项目重复建设、产业同质化严重,甚至部分产业出现产能过剩情况。上海市城市更新研究会特聘专家施蔷生向《财经》记者表示,当前各地的产业布局之所以同质化严重,呈现某种程度的“千篇一律”,其实与招商引资项目同质化有很大关系。北京顶辉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多年来为政府提供招商引资服务,并致力于助力企业发展。该公司总经理汪洋向《财经》记者表示,很多地方为了吸引企业入驻会采取“先征后返”的违规税收返还手段,最高返还比例甚至达到50%以上。这种方式虽然在短时间内会吸引到一定项目,但却不可持续。一方面,这抽掉了国家财政税收的蛋糕,本质上是薅国家的羊毛。另一方面,这种拼补贴方式也导致很多地方财政无以为继,甚至陷入债务挑战,各地招商引资陷入了无限的“内卷”和恶性竞争中。同时,获得补贴的企业从中获益、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对其他企业来说则是受到不公平待遇,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此外,“内耗式”发展、“内卷式”竞争,一定程度上导致区域分割,阻碍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给予特定企业补贴还容易引发寻租、滋生腐败、产生不正当交易。在多位专家看来,政府招商引资“内卷式”竞争背后,与政府的考核体制和财税机制有很大关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向《财经》记者表示,在考核体制方面,由于基层政府仍然受到来自上级政府的经济增长和税收增长指标考核,尤其是在经济总体增长速度下滑期间,为了保证地方政府的支出和还债能力,地方政府仍然层层要求下级政府保证地方经济增长和税收增长。地方政府往往为了实现考核指标,仍然在采取加大投资和产业招商引资的举措,其客观上的结果就是地区之间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在财税体制方面,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具有投资的刚性,但是由于土地出让收入严重下滑,若干年来持续实施的减税政策,新的消费税、房产税等税种没有形成对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替代,使得地方政府的支出来源缺乏稳定可持续的收入作为支撑。这也使得地方政府把加大投资和大项目的招商引资作为增加短期地方政府本地增收的主要举措,即使在人口流出地区,也仍然在竭力做大投资和经济的总量。对此,今年全国两会上,陆铭提出了改变地方政府激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议。陆铭建议,改革地方政府考核机制。要由中央政府形成对于地方政府的监督,要求地方政府弱化对于GDP增长和税收增长的考核。如果仍需保持GDP考核的话,也要在人口流出和人口流入的不同地区进行差别化的考核机制设置,既考虑GDP总量的增长,也考虑人均GDP的增长。越是人口流入多的地区越是加大GDP总量增长考核的权重,而在人口流出较多的地区则赋予人均GDP增长的更高权重。形成地方政府新的稳定的收入来源。加快形成按照经济实际发生地进行统计的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逐步拓展消费税征收的范围,并把消费税过渡到普遍征收的零售税,使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更多能够反映本地人口数量和经济活动总量。随着消费税逐步增长,逐步调低增值税税率,直到消费税和所得税成为主要税种的时候,可以取消增值税。与此同时,对人口大量流出的地方,保障由上级政府转移支付来提供公共支出。转移支付应与当地常住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相挂钩,常住人口越多,外来人口越多,则转移支付越多,而常住人口越少,人口密度越低,转移支付在当地GDP和财政收入的占比越高。陆铭还建议,拓展公平竞争审查范围。2024年8月以来,中央推进公平竞争审查,有助于减少地方政府的分割市场行为。但是现在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往往通过地方政府主导的基金来实施,并且要求被投资的主体返投本地。因此,建议将公平竞争审查范围扩展到此类地方主导的投资行为,严格规定不能设置返投本地的要求。霍启刚也建议,优化地方政绩考核体系,依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长效合理的经济发展政策。试点开展省域内和省际招商税收、增加值核算合理分配机制,消除政府不合理干预市场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