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企发展要把握公平竞争和企业家权益保护两个核心
2025-02-23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刘慧

        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重点强调了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

  时隔六年后,再次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旨在为民营企业构建安心发展的“温暖港湾”。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已形成相当规模,民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2%以上。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许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切实保护好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按照市场制度和规则,让民营企业依法平等获取和使用要素资源,使其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破除现有障碍,尤其要强化执法监督。

  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

  “参加完民营企业座谈会,我感觉再次点燃了创业奋斗的激情。”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2025年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DeepSeek大火出圈,让科技企业对中国引领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潮流充满了信心。“座谈会再次给我们吃下了‘定心丸’,让我们能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加油干。”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雷军表示:“深切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关心、支持和爱护,让我们信心倍增。习近平总书记也给我们提了很多建议,希望民营企业家能立足实业,聚焦主业,做大做强,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包括怎么参与国际竞争,诚实守信,还要引入现代化管理,做好接班人培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袁东明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近两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许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把这些政策措施扎扎实实地落实,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

  袁东明表示,首先,要切实依法保护好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目前,民营企业反映较多的是认为政策不确定性大,一些地方和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的账款拖欠,以及在执法监管中存在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这都是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侵害。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了这些问题,强调要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提高政策精准度,强化执法监督等。

  其次,要按照市场制度和规则,让民营企业依法平等获取和使用要素资源,使其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土地、用能、碳排放指标等越来越紧缺,技术、数据要素越来越重要,民营企业如何平等使用要素资源的呼声很高,这是近一段时期民营企业反映尤为突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深入推进要素资源的市场化改革。

  再次,要形成专业、公正、透明的行政执法体系。行政执法监管直接关乎企业的日常经营运转,是企业最能感受政策稳定性和法治化的环节。近年来,一些地方行政检查过多过频,“过罚不当”“类案不同罚”等问题时有发生,钓鱼执法、逐利执法、以罚代管等现象增多,行政执法监管不当成为民营企业认为政策不确定性大、预期不稳的一个主要方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规范涉民营企业的行政检查作了专门部署,国务院近期也已出台相应的文件,怎样把这些文件执行下去、执行好,是当前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袁东明表示。

  民营经济的地位和发展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国际仲裁与调解研究中心主任武长海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权和保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第十一条有明确规定,民营经济的地位和发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资源配置市场化、企业行为主体化、自由竞争和平等竞争、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活动的法治化等。

  武长海表示,关于落实民营经济发展权的问题,我国在各个时期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各地方立法,以及中央和地方政策,总体上都围绕民营经济发展需要的财税支持、投融资促进、公平竞争、创业扶持、创新支持、市场开拓、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核心是解决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公平竞争问题、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权益保护问题的落实。从现实来看,解决这两个核心问题是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

  袁东明表示,要加强产权执法的司法保护,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健全依法甄别、纠正涉企冤错案件的机制。对侵犯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要有惩罚性赔偿。过去一些地方侵犯了企业合法权益,尽管也有赔偿,但赔偿额度并不合理,所以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就很重要。

  “如果想让民营经济长期处于健康发展状态,本质上要依法治国,把民营经济发展权保障落实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超越。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上,要切实做到依法治国。”武长海表示,政府要按照市场化的要求,简政放权,精简政府机构,减少各级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干预,切实依法行政,不能以政策代替法律,不能让政策超越于法律之上。对于民营经济的相关法律、政策要实施年度评估,形成第三方机构评估报告。同时,制定政府管理民营经济的权力清单,清单以外事项禁止干预。公检法等机构设立保护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的具体部门。

  全国政协委员、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合伙人吕红兵表示,切实依法办事是关键,有关部门和领导应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对涉及民营企业的经济纠纷案件,在没有“兼听”的情况下,避免采用“批示”方式交司法部门处理,应当要求、引导并支持民营企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化解矛盾。对民营企业家涉嫌刑事犯罪的,检察机关在审查批捕时,应充分保障其辩护律师的知情权,并充分听取律师的辩护意见,保障犯罪嫌疑人获得律师会见的权利。

  从法治、社会环境、政企关系等多方面形成体系化政策举措

  下一步,如何拓宽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武长海表示,应该制定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公平竞争的具体措施,向民营经济开放垄断行业。

  袁东明表示,近段时期,民营企业的活力在持续恢复和迸发,从去年《黑神话:悟空》游戏的火热,到今年《哪吒2》电影荣登全球动画票房榜第一名,再到杭州“六小龙”的火爆出圈,可以看到在高科技、文化娱乐等领域,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空间巨大。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指出,我国“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巨大,给民营经济发展带来很多新的机遇、提供更大发展空间”。这些领域都是竞争性很强的领域,民营企业有显著优势,如何让民营企业愿意在这些领域加大投资,提供基础保障、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是关键。

  袁东明表示,要完善法治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将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坚强的保障”。当前,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在制定,将党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这是让民营经济敢于投资、愿意投资的最基础的保障。

  此外,袁东明表示,要持续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无论是地方各级政府,还是社会民众和舆论,都要坚定“民营企业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认识,这种导向和共识能够让民营企业家放下包袱,踏实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提到了“要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要让地方政府敢于支持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敢于和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接触。从法治、社会环境、政企关系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体系化的政策举措,让民营企业家敢于投资、敢于发展。

  从企业家角度而言,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洪波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中央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提振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希望国家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综合施策解决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全面加大创新力度、鼓励民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强人才保障等。民营企业家对市场的敏锐度较高,善于适应国际市场的局势和规则,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民营企业不但自身在国际市场获得发展,还能为更多的企业、机构走向世界提供实践经验。民企还要有家国情怀,只有国强才有民族自豪感,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才更有底气。


企业权益

热门新闻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主管单位:财经报营商环境建设研究院
主办单位:《营商环境建设》编委会
备案信息:京ICP备18038434号-3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536号